首页 资讯 正文

山东郓城:劳动育人结硕果 五育融合谱新篇

体育正文 197 0

山东郓城:劳动育人结硕果 五育融合谱新篇

山东郓城:劳动育人结硕果 五育融合谱新篇

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黄御恒(huángyùhéng) 郓城报道 近日,记者走进郓城县东城(dōngchéng)中学,校园的(de)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内果香四溢,一场以“红果缀枝迎丰收(fēngshōu),童心采摘乐悠悠”为主题的番茄(fānqié)丰收节正在火热开展。全校师生在生态种植园中,通过劳动实践、学科融合、艺术创作等形式,共同谱写了一曲寓教于乐的夏日田园交响曲。 晨光初露,八年级一班学生杨舒雅已系好围裙、戴上(dàishàng)草帽,在番茄(fānqié)架间忙碌穿梭。“这串果子有七颗,已经全红了!”她踮起脚尖,小心翼翼将(jiāng)成熟的番茄摘入竹篮(zhúlán),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。像她这样的“小农人”遍布田间,各班级按区域分工,有的负责采摘,有的记录植株生长数据(shùjù),有的用自制工具测量果实糖分。 “从3月育苗到6月收获,孩子们见证(jiànzhèng)了种子发芽、开花坐果的全过程。”劳动课教师任海良指着田间标识牌介绍,每块责任田都(dōu)设有生长日记本,详细(xiángxì)记录着浇水(jiāoshuǐ)、施肥、病虫害防治等数据。此次采摘的200余斤果实中,都是从寿光新(xīn)引进的“梦想青甜、青甜1号、丽妃3号”等特色品种。 在(zài)生物教研组的(de)精心设计下,种植园化身“移动实验室”。生物教师李德娣现场授课:“番茄果实的颜色主要由叶绿素、类胡萝卜素决定。在果实发育初期,叶绿素含量较高,果实呈现绿色;随着果实成熟,叶绿素逐渐降解,类胡萝卜素大量合成与积累,其中番茄红素是(shì)决定番茄呈红色的关键色素。”学生们围坐在田垄间,用显微镜观察(guānchá)花粉结构,通过pH试纸测试(cèshì)土壤酸碱度(suānjiǎndù),将课本知识转化为生动(shēngdòng)实践。 “以前觉得生物学就是背概念,现在(zài)才明白每个数据背后都是生命(shēngmìng)的奥秘。”八年级学生吕亚泽展示着她的观察笔记,上面详细记录着番茄从花蕾到果实发育的28天变化。这种沉浸式学习方式,让课本上的“胚珠发育、光合作用”这些抽象概念,都化作指尖可触的生命脉动,在日复一日的守候(shǒuhòu)中,悄然(qiǎorán)在她心里种下了(le)一颗科学探索的种子(zhǒngzi)。 采摘间隙,语文教研组组织的“番茄(fānqié)诗词会”在藤架下开讲。“这颗果子像不像《诗经(shījīng)》里‘采采卷耳’的意象?”语文教师倪效婧引导学生即兴创作,七年级学生许嘉亮脱口而出一首打油诗:“番茄又名西红柿,又大又圆又好吃。一口咬爆汁水多,拿来炒蛋最快活。”稚嫩(zhìnèn)的童声与千年(qiānnián)诗韵在藤架间交织,这场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,让语文课堂在番茄藤蔓间结出(jiéchū)了(le)最鲜活的果实。 艺术创作区更是创意飞扬:有的班级用番茄拼出“五育融合”字样,有的用果蔬雕刻出十二生肖造型,还有学生(xuéshēng)将不同(bùtóng)品种的番茄切片。美术教师苑冬艳评价道:“孩子们(men)用天然食材作画,既锻炼了构图能力,又培养(péiyǎng)了珍惜粮食的意识。” 郓城县(yùnchéngxiàn)东城中学校长李占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:“我们东城中学已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程,每周(měizhōu)开设1课时(kèshí)实践课,打破了传统课堂边界,构建了‘劳动+学科+美育’的立体化育人模式。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热爱劳动、崇尚科学、传承(chuánchéng)文化的种子(zhǒngzi)。未来我们将继续拓展中药材种植、智慧农业等项目,让劳动教育成为滋养(zīyǎng)学生全面发展的沃土。” 近年来,郓城县不断拓展劳动教育内涵,充分发挥以劳树德、以劳增智、以劳强体(qiángtǐ)、以劳育(yǐláoyù)美功能,依托黄河流域生态(shēngtài)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(zhànlüè),在全县打造了(le)11处各具特色的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,开发了56门劳动教育校本课程,学生们可以走进农耕园(yuán)辨识五谷,用作物秸秆制作草编,在非遗工坊用黄河泥巴学习(xuéxí)泥塑工艺……这种“教室+田野+场馆”的立体化育人模式,使五育融合突破围墙,从课桌(kèzhuō)拓延到广阔天地。学生在研学和劳动中,通过亲身体验,增长了见识和阅历,提高了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。
山东郓城:劳动育人结硕果 五育融合谱新篇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